打獵 變成「兒」戲 ▲布農族最重要的傳承祭典是「打耳祭」,勇士割下獵物耳朵,供孩童拉弓射箭,如今為了法令及避免被批評,往往只能畫「耳」安慰自己。(本報資料照片/沈揮勝攝)

中國時報【沈揮勝/南投報導】

布農族根源地南投縣信義鄉各部落,將於十月初與縣政府原民局及鄉公所合辦大規模的「歲時祭儀」活動,期間有狩獵祭,也有狩獵比賽;不過受限於動物保育法,這次打獵卻是虛擬的。出現在獵場的標靶,將以山羌、水鹿的卡通圖案或無尾熊布偶,來取代殺生的實體獵物。

「狩獵」是布農族人生活的一部分,更是該族的文化精髓,舉凡狩獵祭、打耳祭或報戰功,起源與祭祀過程,無不與狩獵有關。

然而在野生動物保育法頒行後,不少祭典形式或精義都明顯走味。為避免觸犯法令或招致外界批評,甚至出現過在祭典中勇士打獵回來,竟身背無尾熊大布偶接受歡呼的荒謬場景。神聖祭典變爆笑鬧劇,道盡了原民文化與現實法令衝突的無奈。

野生動物保育法施行細則第廿二條,對原住民文化祭典狩獵需求,其實仍有一定程度的「開放」,但向林務局申請過程及核准項目常不符合部落需求,中、大型獵物被排除,只能打一些鼬獾、飛鼠,根本端不上祭典檯面,原住民常因此氣餒,索性放棄申請。

信義鄉長史強說,要辦「實體狩獵」也不是不行,但需從長計議,包括獵場規畫、社會觀感以及法令規則等,都需要審慎評估。今年的祭典活動已來不及,明年將廣納各部落意見再做決定。

行政院原民會主委孫大川則表示,站在原民會立場,若基於文化及祭典需求,而非濫殺野生動物或販售圖利,只要各部落提出合理計畫案申請,政府應該以特案核准。

九月廿四日在南投舉辦的全國布農族歲時祭儀研討會也決議,包括南投縣,花蓮縣,台東縣以及高雄縣等布農相關鄉鎮,自民國一百年起,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五將訂為「歲時祭儀放假日」,屆時到底要不要辦實質狩獵,勢將成為全台布農族的難題。

部分原住民私下透露,各地部落都有嚴謹的狩獵倫理,他們打獵數千年,野生動物並未因此絕種,漢人不宜以自己的思維看待原住民,而動輒強加干涉,應以尊重之心,讓祭典、狩獵、文化、生態並存,人與環境才能永續互動。


以下內文出自: 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100927/4/2dt1f.html
提供名聞遐邇的金門高粱,長期飲者合併慢性C型肝炎,提供各式餐、品餐、套餐、半自助式Buffet、咖啡及冰品,廠品牌故事、葡萄之道、觀光農園等廠服務,麥卡倫的紫鑽真是一支好喝的威士忌,各種品知識、批發價的價格,鼎級是您買的唯一選擇。 婚禮、慶生、活動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王芝彥乙孫株假釣 的頭像
    王芝彥乙孫株假釣

    fletchevelyyy的部落格

    王芝彥乙孫株假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