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了維護出口競爭力,新台幣不能大升。這是長期以來國人「買單」的邏輯,但真該如此嗎?其實��淨出口只貢獻台灣GDP不到6%,而13年來的弱勢新台幣政策,讓我們每個人賺進來的新台幣沒有該有的價值,等於犧牲國內消費來補貼外銷。對「庶民」來說,合理嗎?
最近幾週新台幣漲勢看似凶猛,今年以來,台幣兌美元已升值0.6%,但美國佔台灣出口市場已經不到一成,以國際清算銀行依各國貿易比重計算的實質有效匯率,新台幣10年貶了10%,指數從106.55跌到91.73。換句話說,新台幣是明升暗貶,且長期貶勢相當明確。
【犧牲全民購買力補貼出口】 台灣的GDP組成有94.5%來自於內需,淨出口貢獻不到6%;一般認知出口貢獻GDP近7成,但若扣掉進口,實際外需貢獻比想像中小得多。
算一算過去13年弱勢新台幣的總帳,相當於讓台灣每人平均補貼外國人近4萬元台幣。
過去13年累計,因為匯率變動,台灣出口因此多賺值282億美元的新台幣,但進口也要相對多付出值253億美元的新台幣。這個差額是央行每天辛苦力守新台幣的成果,但只相當於現在一個月的出超金額,是否值得?
台灣是強勢出口大國,卻也是弱勢的進口大國,因為從原油到小麥等大宗穀物民生物資,幾乎都得仰賴進口。如果把台灣進出口的帳本合起來看,那麼弱勢台幣所代表的意涵,就是台經院產諮會主任孫明德所說的,「以犧牲國內消費來補貼外銷。」
【為什麼我的新台幣不值錢】
一般民眾以為,「宅」在台灣,不出國、沒有子女在外國留學,不投資,沒有外幣資產,匯率升貶便與我無關。事實上,從早上睜開眼睛打開燈第一秒開始,我們每一個人的食衣住行,高度依賴進口。
電靠進口石油和煤發電供給,餐桌上的豆漿麵包靠進口的黃豆麵粉製作,衣櫃裡的衣服,無論是人造纖維或純棉毛,原料全靠進口;出口騎車坐車搭捷運,這些交通工具再小的零組件,原料全靠進口,當然不用說,沒有進口的石油,全台灣的人都動不了。
但是我們的進口物價,是13年前的1.46倍,出口物價卻只有13年前的0.86。
過去台灣出口市場依賴歐美,對出口產業友善的匯率政策,有助於經濟成長的做法,普遍被人接受。但今非昔比,由於台、港、中三角貿易比重愈來愈高,新台幣緊釘美元及弱勢新台幣的政策,對就業刺激的效果愈來愈小。「既然出口帶動不了就業,那麼是不是想辦法刺激一下內需,讓台幣適度升值,看看對救失業會不會比較有幫助?」台大財務系教授沈中華便指出。
【匯率和經濟脫鉤】
還記得金融風暴期間,政府除了發消費券之外,馬總統更屢屢下鄉吃小吃、買特產,希望帶頭提振消費信心。
時空換到現在,而且從庶民經濟生活感受來看,或許低估的台幣往上動一動,讓民眾感受到油、麵粉、化妝品等進口品便宜一點、出國時可以用同樣的錢多買一點,也不失為一劑提振民眾對執政信心的強心針。
【 延伸閱讀 】
※更多精彩報導,詳見《天下雜誌網站》。
※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,未經同意禁止轉載。
以下內文出自: 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101026/122/2foy5.html
提供名聞遐邇的金門高粱酒,長期飲酒者合併慢性C型肝炎,提供各式餐酒、品酒餐、套餐、半自助式Buffet、咖啡及冰品,酒廠品牌故事、葡萄酒品酒之道、觀光農園等酒廠服務,麥卡倫的紫鑽真是一支好喝的威士忌酒,各種品酒知識、批發價的價格,鼎級是您買酒的唯一選擇。 婚禮酒、慶生酒、活動酒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