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3D立體影像也廣泛應用在醫療和科學研究上,例如國網中心就與清大「腦神經研究中心」主任江安世合作,將果蠅的腦部結構與腦神經分布全部「3D化」,透過立體影像獨特的空間感解密,果蠅�

3D立體影像能幫助觀眾更精準地抓住各種「被攝物」間的距離感,這種「深度視覺」的特質,運用在影視產業上固然娛樂效果十足,但轉個方向結合教育、生命科學、地理資訊重建、提升醫療手術品質與效率等各層面的應用,也能發揮造福社會的積極作用,「3D創新科技」也成為目前各領域學界亟待推廣的研究面向。

運用立體影像標記腫瘤(黃色區塊),不但可幫助醫生確認病灶位置、提前掌握下刀的距離與分寸,也能更清楚地為病患及其家屬解釋手術風險與利弊得失。

2010年3月19日,比利時法語區首府Li?ge正在舉行第9屆 的「Imag?Sant? Festival」(健康影展),主辦單位在市中心的Sauveni?re影院放映了一場長達3小時的「即時轉播」影片,內容非關科幻,卻也刀光血影十足刺激,原來這是同一時間在距影院16公里之外的Centre Hospitalier Universitaire醫院所進行的一場腦神經外科手術。

3D手術寫歷史

運用立體影像標記腫瘤(下方的粉紅色小點),不但可幫助醫生確認病灶位置、提前掌握下刀的距離與分寸,也能更清楚地為病患及其家屬解釋手術風險與利弊得失。圖/國網中心提供

這場全球首次「3D Live」手術,執刀者為比利時的神經外科權威Didier Martin教授。要完成這場跨時代轉播並非易事,首先,所有的攝影器材都必須經過嚴格消毒、劇組人員也得像醫護人員般穿上無菌衣;另外,拍攝及打光時,都必須與醫療團隊保持至少10公尺的距離,以免因不必要的肢體碰撞造成干擾、提高手術風險。
除此之外,由於3D即時影像的資料量極為龐大(傳輸速度需達每秒500MB才能正常轉播),拍攝團隊還請來2家比利時知名電腦公司支援架設網路,才得以順利達成轉播任務,並讓同一時間在影院「遠距參與」的醫療同業們讚賞不已。
當然,像是打開頭蓋骨等血肉模糊的畫面,並非一般人所能接受,然而對於醫療專業人員來說,3D立體影像如臨手術現場的視覺效果,卻對他們判斷病灶位置、瞭解動刀程序,以及學習手術時若遇到大出血或其他緊急情況的應變措施,帶來莫大助益。
也難怪事後比利時國家廣播電視台訪問現場觀眾時,有人居然意猶未盡地說:「我覺得比《阿凡達》還精彩!」


本文來自: 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marticle/url/d/a/100906/71/2cjlq.html?type=new

提供名聞遐邇的金門高粱,長期飲者合併慢性C型肝炎,提供各式餐、品餐、套餐、半自助式Buffet、咖啡及冰品,廠品牌故事、葡萄之道、觀光農園等廠服務,麥卡倫的紫鑽真是一支好喝的威士忌,各種品知識、批發價的價格,鼎級是您買的唯一選擇。 婚禮、慶生、活動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王芝彥乙孫株假釣 的頭像
    王芝彥乙孫株假釣

    fletchevelyyy的部落格

    王芝彥乙孫株假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